外媒:加拿大副外长将访华解冻双边关系

关于光伏电站的质量在这里我主要从投资界的角度同八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些因素对电站系统质量的重要性。

出人意料的是,天合光能表示,其目前拥有8GW的光伏项目储备量,2014至2015年900MW至1000MW被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储备。该公司指出,总计7GW在中国,中国各地框架协议超过6GW,2014和2015年优先项目储备800MW。

外媒:加拿大副外长将访华解冻双边关系

尽管由于在对中国生产商征收第二轮反倾销税之前出货量较高,导致这一数字有望下降,但是天合光能预计美国将仍占全年销量的17%左右。海外扩张尽管国内采取资产精简做法,但是天合光能指出,由于其计划在2014和2015年及以后进一步扩大其强大的市场份额,其正在瞄准中国以外新的产能。该公司还将为电池需求余额使用最大的商业电池供应商。事实上,对于天合光能而言,美国是一个重要市场,该国的组件销量占2014年上半年总销售量的35.4%。还应该指出的是,天合光能自2007年以来已经实现62.5%的复合年增长率,并且在至2014年上半年底的同一时期,累计组件销量达8.9GW。

根据Solar Power International 2014期间一个平行的投资者活动、罗仕证券(ROTH Capital)太阳能研讨会上提供的投资者演示材料,主流光伏制造商天合光能(Trina Solar)正计划在2014年大规模扩大太阳能组件产量。然而,天合光能希望赶上其竞争对手,其下游业务的发展意味着预计2014年完成400MW至500MW的光伏项目,预计约20%至30%的项目为海外项目,剩余项目储备来自中国。这种不专业也和每年下半年集中出现的抢装潮密切相关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建设的我国第一座光伏电站至今发电情况仍然较好。上述工程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环境温度太高会造成太阳能组件的发电功率降低,而风沙大则会造成封装材料腐蚀,并导致性能加速降低。最为业内人士诟病的还是太阳能电站招标的低价中标制。这将直接影响电站的投资回报率。

据此估算,我国由于电站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将是个庞大的数字。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已建电站出现质量问题难以避免。

外媒:加拿大副外长将访华解冻双边关系

吴协祥则指出,根据他们的经验,90%以上的质量问题都来源于安装环节。另一位业内专家则表示,太阳能电站是诞生没几年的新产业,应该允许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能因此认定这个产业不健康。不过,随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台相关标准,国内也将很快同步。该方法无疑会增加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应该是一个方向。

据记者了解,一些有预见性的光伏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应对并布局一个新的巨大市场电池质量优化。一位光伏组件制造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整个产业链都是低价中标,企业被迫向低价方向发展,虽说不至于偷工减料,但肯定会不断侵蚀产品质量,后果严重。除了新建电站,已建电站也可以进行优化,是解决现有电站质量衰减问题的一大方案。一位业内专家评论称。

损失几何2013年,中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12.9吉瓦,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近日,西部地区频繁曝出光伏电站质量问题。

外媒:加拿大副外长将访华解冻双边关系

吴协祥则断言:今后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数据显示,以中国西部一类地区20兆瓦光伏电站为例,假设组件年功率衰减为0.8%,使用年限从 25 年下降为10年,那么光伏项目内部收益率会从11.39%下降为4.89%,投资收益净现值减少3.28元/瓦。

未来趋势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站质量问题在海外项目也存在,但比例小得多。吴协祥提出,智能优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持币待购者跃跃欲试,但现在路条制度不乏猫腻,带来的质量隐患太大,谁还敢买呢?吴协祥说。该业内人士认为,环境复杂、产品质量缺陷、抢装潮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电站质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电站只运营了一两年时间,难以科学判断,他呼吁第三方研究机构对此进行系统的调研。实际上,我国西部地区光照丰富、土地低廉,是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场所,但也存在干旱少雨、风沙活动强烈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专家建议其他电站也应加强后续的维护服务。

我国自然环境较差,对智能优化的需求比国外更迫切。据悉,除了国电光伏,国内的另外几家知名光伏企业也早已在此领域布局。

不过该说法却也存在争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说法来源于相关厂商,而非第三方研究机构,因此不能完全采信。欧美双反余威尚在,国内政策陆续出台,中国光伏电站开发正徐徐拉开大幕。

另一位业内工程师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论是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不达标、施工安装时的连接件接插不当还是光伏逆变器不正常的停机等现象都时有发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企工程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前些年金太阳工程的高补贴和低验收标准造成很多西部电站存在严重质量隐患。

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其所在公司的几座电站也出现了质量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损失达几百万元。电站运营寿命是25年,后续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吴协祥告诉记者,部件质量相对可控,各企业也都有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安装过程却缺乏充分的监督管理。由于目前我国在电站建设批复上采用路条制,导致第三、四季度出现抢装潮,安装队伍多以当地临时工为主,人员素质低、管理不到位。

而0.8%只是平均值,由于木桶效应,实际损失值更大。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协祥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此外,还应采用第三方保险机制,来强制完善服务。这种不专业也和每年下半年集中出现的抢装潮密切相关。

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一份报告,全国已调查的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电站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2014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将达到10~12吉瓦,占全球1/4。

然而,鉴衡认证中心这份广为流传的报告却暴露出了相当不乐观的现状。据悉,甘肃某10兆瓦光伏电站,抽检发现高达58%的光伏组件出现功率明显衰减,且年均衰减远远超出0.8%的正常范围。上述匿名国企工程师指出,近年来由于国内发改委、能源局对光伏项目的重视以及相关国标出台,西部光伏电站的整体质量也在提升。安装,成为整个链条中最为薄弱、最不专业化的环节。

实际上,我国也不乏运行较好的电站。据介绍,该电站作为全国第一座具有标杆意义的光伏电站,除了设计、建设标准较高,在其后的维护上也颇下了番功夫。

据悉,2013年国际上已经实现了1吉瓦光伏电池智能安装。此外,由于光伏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任何一个小问题都能影响一整串电池,时刻体现出木桶效应。

但他同时也对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持有疑虑,任何产业发展过快都存在隐忧。随着今年安装潮的到来,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特急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从11个方面对光伏电站作了规范,并要求项目单位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采用获得认证且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产品。